请在后台配置页面设置顶部欢迎语

网站收藏

导航菜单

形容成语述而不作的意思及解释

形容成语述而不作的意思及解释

"述而不作"什么意思?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语出:《论语·述而·第一》

历代注家对“老彭”的考证十分繁琐,而对当今普通学习者而言,老彭是谁已无关宏旨,重点了解前两句即可。这里只回答、解读第一句。

朱熹注曰:“述,传旧而已,作则创始”。对述、作二字的解释,各家一致。对全句的理解也无分歧,即孔子说自己只是传述或阐述旧的典籍和历史,而没有新的创作。还有一点大家看法亦同,此乃孔子谦辞。

孔子教弟子,删《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修《春秋》,实际上是述中有作。一方面,孔子本人执笔著书,如《春秋》和《易传》的部分篇章;另一方面,孔子的思想继往开来,自成体系,开儒学之先河。有学者认为,即使以西方哲学概念为标准,孔子在本体论、认识论以及伦理哲学、政治哲学等诸多方面也都有不朽建树。更多学者认为,孔子创立的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人类历史上影响广泛而又深远的伟大篇章。愚以为,孔子发现的中庸之道是人间之大道、正道,它独具特色,不仅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世界观。

孔子为何“述而不作”,学者论述不多。钱穆先生继承古人说法,认为:“孔子有德无位,故但述而不作。”从客观情况说,春秋时代学在官府,除国家史官外没有私人著书立说的风气。按现代传播学理论分析,中国的文字传播萌芽很早,但发展缓慢,春秋时代仍以口头传播为主,文字传播至战国时代才蔚然成风。从主观情况说,孔子虽首创私学,致使学术下移,但他志在改造政局和培育弟子,晚年则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整理典籍上;也就是说,孔子从未想到过以文字形式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

孔子没有什么专著,这确实会影响到后人对他的认识、分析和评价。倘若再对《论语》和《论语》类文献读不通,悟不深,则难免要贬低孔子了。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说:“在孔子的著作中,看不到什么思辨的哲学,因为他仅仅是一位重实践的政治家。”“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

可以想见,黑格尔看到的“孔子的著作”,只是翻译得十分蹩脚的《论语》(西方公开得知《论语》《大学》《中庸》和《周易》六十四卦及含义,是比利时来华传教士翻译的拉丁文本,一六八七年在巴黎出版)。黑格尔也许大致弄懂了其中“礼”的内容,对“仁”恐怕还是一知半解。尤其令人遗憾的是,辩证法大师竟然视中庸之道而不见,这只能说明西方哲人并不懂得东方人的思维特色及思想特质。至于孔子关于“易”的论说,黑格尔根本没见到。

两千四五百年前的中国伟人,能不能戴上近现代西方的一顶帽子,并不重要。况且,还只是黑格尔的帽子。在西方思想史上地位不亚于乃至超过黑格尔的伏尔泰等人,都十分推崇孔子。现代美国《世界名人大辞典》和英国一九八五年出版的《人民年鉴手册》列举的世界十大思想家完全相同: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顿、达尔文、培根、托马斯·阿奎那、伏尔泰、康德。黑格尔的个人看法并不能抹去孔子的光辉。

黑格尔对一部分中国人影响极大,因此就有人拾其牙慧,用几乎一模一样的语言贬低孔子。一位知名学者在《老庄新论》中说:“孔子的思想领域里,形而上学思维几乎是一片空白,孔学中也见不到系统的认识论,没有丝毫辩证法思想。”这岂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堂堂学者,褒老庄贬孔子何至于此!

述而不作 信而好古 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随意创作,相信并爱好古百代的事物。

出自:《论语·第七章·述而篇》

原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释义:孔子说:“只是传承古代优秀文化而不作革命,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殷初的老彭。”度

扩展资料

在清代文化艺术领域有这么一个现象,即儒家思想中的:“述而不作”,语出《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知“主要是道指要学者阐述前人的成说,自己并不创新。实则是一种学者对於先贤智慧续承的一种谦逊态度,而清代这种现象极为普遍,很多文人受到了这种影响,喜欢把自己的“创作”标注为“仿古”。

四王作品中很多都题写“仿某某人笔意”,黄山画派的梅清,金陵画派的龚专贤,再到令今人认为最有创新性的扬州画派中也随处可见。王原祁在著述的《麓台题画稿》五十二则中,有二十六则是仿黄公望笔意的,仿倪、黄两家的有三则,此外专仿或杂仿荆浩、关仝、董源、巨然、米芾、米友仁、赵令穰、赵孟頫、高克恭、王蒙属、倪瓒、吴镇诸家的有一则二则不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述而不作

述而不作--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百,自己不随意创作。

信而好古--相信并爱度好古代的物事。

这是孔子的思想,出于《论语·述而问》:“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思想不值得提答倡和学习。它使学人过于崇古版和崇拜经典,失去创造力和进取心。我们可以学古,但不要崇古和崇拜经典,要推陈出新,权更上一层楼。

我就不翻译了,大家都翻译的很好,我想说说我理解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深一层的含义:表百述而不去做过多修饰和解释,相信之后才能去学,然后达到好学。述而不作:很多事容易先入为主,你最先听到的看到的可能会成为你对新事物的理解并可度能持续下去,那就很难有新的理解,甚至会产生偏见,述而不作,看起来是告诉你不要随便改古人的东西,但实际上这才是创新的基础,因为一千专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信而好古:学习,首先你得相信你要学的东西是正确的,你才会想去学,如果你知道这个知识是错的你还会去学么?当你开始学了,也就不要只是简单了解,要达到“好属学”的状态,这样知识才会被你深刻的理解并运用到实际中。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解释百】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将古人的智慧心得加以陈述并没有加入自己的思想。相信和爱好古时候的东西(信而好古)。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度

原文:

子曰:“述而不作(1),信而好古,窃(2)比于我老彭(3)。”选自《论语·第问七章·述而篇》

注释:

(1)述而不作:述答,传述。作,革命。

(2)窃:私,私自,私下。

(3)老彭:人名,是殷初一位热心社会教育的“贤大夫”。

翻译:

孔子说:“只是传承古代优秀文专化而不作革命,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殷属初的老彭。”

解读:

孔子的“述而不作”反映了他主张“维新”而反对“革命”的一贯原则。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什么意思

意思是:转述先哲的思想而不创立自己的思想,相信且喜好古人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李耳和彭祖。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述而篇》,选自《论语》第七章。

这是孔子的一种治学方式,及完全遵从“述而不作”的原则,只将古代好的东西做陈陈相因,而不创立自己的思想。

《述而篇》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共包含六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扩展资料

孔子说自己“述而不作”,只是自谦的说法而已,孔子也并非真的只是述而不作,他这么说,只是表现出了自己对于传统文化及历史经验的重视,这也是他做学问的态度。

孔子一生致力于古籍的整理,也正因如此,他才有机会接触到博大深邃的古代理论。他从中汲取到了前人留下的经验和教训,并对他们的智慧作出了全面总结。不仅如此,在向先贤们学习的时候,他还产生了许多新的感悟,提出了许多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我国古时的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不管是政治学说,还是社会理论,乃至人生哲学都不乏深刻的洞见。这是先贤们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库。

常言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只有尊重自己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才能继往开来。

孔子曾在《八佾》中说过:“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礼汲取了夏礼和殷礼的长处,并在夏礼和殷礼的基础上经过演化和发展,而变得更为完善。这就是从历史中汲取的经验,孔子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反复强调传统的重要跬。

关于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孔子提出了两点建议:首先,要珍惜并乐于学习,这是学习的态度问题。学问之道,关键就在于是否愿意虚心受教。其次,则对所学应当有着发自内心的喜爱,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信而好古”。

一个人只有真心喜欢先人的智慧,才能领略到先贤之学的精妙。而且,古人的智慧之所以能够长久流传下来,就足以证明这种智慧是真正的精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述而篇

发表评论